美味有益的「恐龍蛋」——杏李

港玩港食

侏羅紀公園這部經典電影相信大家都有看過,可是大家又有吃過「恐龍蛋」嗎?這次介紹的「恐龍蛋」其實是原產自美國加州的水果雜交品種,學名「杏李」,台灣又被稱為「蜜李」。「杏李」顧名思義是一款由李子(香港人多稱為布冧)和杏桃混種培植而成的新品種。由於果實外型較大,加上果皮上佈滿斑駁點狀的斑紋,很像恐龍蛋,為容易與傳統的布冧辨識,便重新命名為「Dinosaur Egg」,並決定只要果皮有斑紋的,都通用「恐龍蛋」這個稱呼。

「杏子」和「李子」加起來成為「杏李」

雖然天然雜交的「杏李」一早已存在,但直到19世紀末,美國農業專家路德.伯班克經過多年研究再配種,通過把50%優質的布冧(Plum)和50%杏桃(Apricot)多次雜交才培植出來的珍品,並兼具布冧的甜和杏桃的香。他將兩種水果英文名稱分別取前(plum)和取後(Apricot的cot)組合起來,並正式命名該新混合品種為「Plumcot」。同樣道理中文名稱也是由「杏子」和「李子」加起來成為「杏李」。但如果杏子的血統比李子的血統要多便稱為「李子杏」。美國生物學家Floyd Zaiger於1989年,以75%布冧和25%杏桃,經過幾代雜交繁殖,最終孕育了一種新種杏李並註冊專利名為「Pluot®」。 及後「Pluot®」廣泛被栽種並培植了多達二十幾種的品種,有綠皮黃橙肉的,有酒紅色果皮,淡黃中帶點粉紅色果肉的,也有黃皮紅肉的等等。所以市場上便依果型大小、顏色等,很生動的創出了「蜥蝪蛋」、「孔雀蛋」、「鴕鳥蛋」、「紅龍蛋」、「青龍蛋」等充滿創意的稱號。不過在亞洲不管是那一個品種,通常統一被概括稱為「恐龍蛋」,或「杏李」。

大部份杏李表皮呈紫紅色和滿佈斑駁點狀的斑紋,果實色澤艷麗,芬香馥郁,切開後果肉多呈紅色或黃色,水份多,味道爽口清甜,肉質細嫩,纖維少,果核小,可食用率高,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遠高於其它水果。而且杏李易於種植,收成期長、果實耐貯藏、病蟲害少、適應性強,對土壤酸鹼度要求低,自身抗旱、抗寒能力亦很強,故近年產量大大增加,已成為風靡全球的優質水果。

杏李富含豐富的維他命和營養素

杏李富含豐富的維他命和營養素,特別是維他命A、維他命C及β-胡蘿蔔素和鉀。不含飽和脂肪酸、膽固醇,可以促進胃酸和胃消化酶分泌,增加腸臟蠕動,促進消化,增強食慾,是缺乏胃酸、食後飽脹、大便秘結者的食療良品。杏李還含有多種胺基酸,有助治療肝硬化,杏李果核中的成分更有鎮咳作用。根據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杏李可「去粉滓黑黯」,「令人面澤」,有美容護膚的功效,對治療汗斑、黑斑等非常有效。杏李更有抗衰老的作用,它含抗氧化物花青素,能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侵害。杏李雖然有益,但並不是人人適合,因杏李果酸含量高,多食會傷脾胃,引起胃痛,故腎病及腸胃炎患者忌服。

挑選杏李時,可輕按杏李,感到微軟代表剛熟,較硬身即未熟,最好再多放幾天才吃,未熟透的杏李盡量不要吃,因為吃起來會又酸又澀,杏李一定要放到熟透才可口。杏李更可入饌,也可在西式美食例如水果派來取代杏圃肉或果仁等材料。

圖:李豐年 Kenneth Le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