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酒味道的波瀾與演變 400年前技術「生酛」的重新應用

清酒酒造

關於:清酒

在清酒推廣中,我們常聽到一些朋友對風味的批評,比如「風味較單一」「味道差不多」等。事實上,日本清酒業在過去20–30年間進行了多方嘗試以豐富清酒的風味。

首先,進行了早期酵母的開發,出現了濃香型、高酸型等不同特性的酵母;磨米程度的比拼也很火熱,從完全不磨的玄米酒到只剩下1%的昂貴清酒;近年來,採用不同木桶貯藏(紅酒桶、威士忌桶等)的做法,也為清酒帶來了驚喜味道,各種風格應運而生。

其中最引人關注卻最難以理解的,就是愈來愈多酒造重拾了400年前的「生酛」技術,作為清酒革新的方向。

一般對「生酛」的認知

「生酛」是培養酵母的一種方式,利用天然乳酸菌製出酸性環境來抑制雜菌,保護酵母。這個過程費時又需要大量人力,釀出的酒風味比較複雜,帶有明顯乳酸發酵的味道,口感濃厚而富有層次。由於這是一個400年前的技術,加上其特殊的風味特點,大家容易將「生酛」與「傳統、舊派」聯繫在一起。在現今世代追求清爽可口、果香型的趨勢下,不少消費者對「生酛」卻有些排斥。這些觀點其實對「生酛」的歷史和最新潮流都有一些誤解。 「生酛」的歷史沿革 石川達也先生是日本釀造師協會會長,一生研究「生酛」,並因其在推廣清酒上的貢獻而受到日本文化廳的表揚,可以說是當今「生酛」釀造技術的大推動者。他在一次訪談中指出了重要的一點。

回到400年前,當時清酒釀造常出現發酵力不足或清酒腐壞等問題,「生酛」技術的誕生完全是為了提高清酒的成功率,當時並沒有特別考慮要釀造出什麼風格的清酒。「生酛」的風味特點是後來人們根據當時的認知而總結出來的。

在100年前基於新技術的出現,大部分釀造師將「生酛」技術放棄了,只有少數人繼續堅守。但到了今天,不少新世代的釀造師又用上了現代科學的方法重拾「生酛」,發現它的多變特質,都來自每間酒造獨有的天然微生物。

時尚前衛的「新政酒造」

以創新、前衛的方式呈現傳統:「生酛、木桶、天然酵母」,雖然遵循著原始的製程,但釀出了非傳統的口味。關鍵在於他們能夠嚴格控制微生物的活動,釀出帶有明顯酸度的清爽利落風格。 變革中的新風味「土田酒造」 完全相信「微生物」的力量,大膽地釋放它們的個性與力量,創造出複雜、飽滿的風格,同時努力控制收結,釀出即使常溫存放也能保持平衡的特色酒款,與意大利菜搭配度高。

模仿紅白酒世界完全發酵的想法「竹鶴酒造」 清酒釀造通常都會預設好所需的甜度、酒精度、香氣強度等指標,但竹鶴酒造採用了「完全發酵」的做法,讓酵母工作到最終,釀出了一些在熱飲時會展現出迷人風味的酒款。

圖:陳子安Oliver Ch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