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扔進火窯的亞伯尼歌

酒途.神徒

油畫《Fiery Furnace》是13世紀亞美尼亞著名藝術家Toros Roslin於1266年的作品

好友回港聚舊,把酒言歡,對上一次的見面,還是三年多前的送別宴。相約回到同一間餐廳晚飯,環境依舊,人面卻全非。週末晚上,食客寥寥落落,相同的夜,就是繽紛不再。酒過三巡,朋友忽然有感而發,提到女兒清心快將六歲,卻對自己的中文名字有點抗拒,只喜歡別人稱她Bella。知道名字盛載著父母對孩子的祝福,盼望她可以成為一個清心的人,認識真神,蒙恩得福。每次聽到女兒以洋名作自我介紹時,友人的心,總是有點戚戚然。

筆者這晚帶來一支來自Grant Burge酒莊的紅酒,友人從未喝過。細看酒標上的名字「Abednego」(亞伯尼歌),他還以為是村莊或釀酒師的名字,沒想到,這是舊約聖經《但以理書》中的一位猶太少年。昔日,巴比倫王從被擄的以色列民當中,命人挑選幾位「相貌俊美、通達各樣學問」的少年人,帶進王宮去侍候他,但以理與他的三位朋友就是被選上的猶太少年。他們原本的名字分別是:Hananiah、Mishael及Azariah,都帶著對耶和華的尊崇與信靠。可是,巴比倫的太監長硬要更改他們的本名,強迫他們以巴比倫人所信奉的神來替代耶和華。例如「Azariah」這名字,意思是「耶和華是我的幫助」,卻被改稱為「Abednego」,即「火神的忠僕」。

名字雖然被改,幾位少年對耶和華的心卻從沒動搖

後來,巴比倫王造了一個金像並頒布命令,凡不敬拜那金像的,必被扔在火窯中。三位少年當然沒有妥協,寧死不從。王忿怒了,命人把他們捆綁後,扔進比平日燒熱七倍的火窯 中。 按聖經所記,當時火窯的確熱得厲害,就連把他們扔進火窯的士兵也被活活燒死。然而,三位少年在火窯中竟可自由走動,毫無損傷,即使頭髮也沒有燒焦,這是一次清楚不過的神蹟。於是,巴比倫王隨即下令:「無論何人,凡說話得罪Shadrach、Meshach和Abednego的神的,必被處死。」

縱然三位少年的名字被改,但因著他們對上帝的忠誠,反給名字注入了新的意義。每當巴比倫人提起他們,就想起要歌頌、讚美以色列的神。 拿起杯中的Abednego,果香與橡木香混在一起,散發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優雅。友人呷一口,心裡感到暢快,也明白筆者的用意,只要他繼續引導女兒認識神,Bella同樣可以是盛載父母祝福的名字。

圖:歐偉民博士Dr Dannis Au、網上圖片